欢迎来到河北省第五届(唐山)园林博览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 美丽唐山> 文明之城>

文明之城

这是一个光荣的群体,他们穿着红马甲,带着小红帽,或者只是平常人的衣着;他们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职业特定;他们不计报酬、不为名利,为他人送去温暖、为社会文明作出贡献,种下爱心收获美满,塑造着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用爱凝结成的“志愿红”绘就出新时代中华大地的最美颜色,他们就是新时代雷锋故事的书写者——志愿者。

绽放青春的大学生志愿者

图为学院南路街道赵开楼社区志愿者正在社区门岗值守。刘大民 摄

图为友谊街道大学生志愿者捡拾白色垃圾,为文明城市作贡献。刘大民 摄

防控执勤、入户排查、普法宣传、交通疏导……在我市城乡志愿者群体中,有这样一群充满活力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寒暑假期间,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把社区居民当成家人。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主动报名请缨走上社区门岗防控排查、垃圾分类宣导、清理社区小广告……他们用自己绽放的青春,为社区建设注入了年轻的“血液”。

“奶奶,您先打开微信、扫一下码、再填个人信息……”路南区友谊街道金诚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为老年人普及“唐山市路南区智慧健康电子健康码”的相关知识,申请注册健康码。社区居民郑奶奶举着手机炫耀着二维码,“这下就不发愁了,去哪都有‘通行证’了,他们讲得忒细致,而且特别有耐心,我眼睛不好,还听不清楚,孩子们就反复给我讲,直到我会用了才罢休,忒得谢谢这群孩子。”

“阿姨,我们想做社区的志愿者。”现就读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孙孟琦今年寒假返校在家,正赶上小山隆义里社区实行防控封闭式管理,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就毫不犹豫地去社区报了名,第一时间参加小山隆义里社区志愿岗。孙孟琦和同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李晓庆、李东峰,按照社区的安排,每天在门岗执勤,登记外来车辆和人员,给居民测量体温。“我是在小山西楼长大的孩子,能为邻里做点事、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小邻里护我周全,现在换我守护他们。”责任和担当使得孙孟琦对做好疫情防控志愿者信心满满。

在开平公园内,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早、晚游客较多的时间段,对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躺卧座椅、折花踩草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帮助清理公园广场的白色垃圾等废弃物,宣传文明养犬、引导文明游园……通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改善了公园的游园环境。

在路南区福乐园社区“点亮城市文明 志愿聚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志愿者代表发出倡议,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学生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会同医务人员、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创城宣传单,并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创城工作的相关知识。他们手拿铁铲、喷壶、扫帚等工具对小区的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以及乱围乱种、私搭乱建进行了清理。

明亮的“志愿红”,文明的志愿行,大学生志愿者们擦亮了城市文明的底色,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全市的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志愿红”染亮“最美夕阳红”

她是78岁的退休医者臧岚,几十年来,用于做慈善公益的时间多达10000多个小时,累计捐款捐物7万余元。“只要活着,就要为他人、为社会奉献”是臧岚一生的诺言,50余年矢志不渝做慈善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使她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中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河北慈善人物、河北省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唐山市区两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她是“一颗星”爱心小分队发起者之一的张淑香,年近七旬的她和同社区的居民王贵林、王立成、付小丹自2010年创办“一颗星”爱心小分队以来,以“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宗旨,带着爱、带着满满的正能量,走遍唐山市各县(市)区,他们自筹资金,多次为自闭症儿童、听障孩子、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白血病患者等众多特殊群体送去节日问候和暖心物资,他们到处播洒爱的种子,他们爱的正能量感染着周边很多人。张淑香先后被评为“区级最美志愿者”“省级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路南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

他们曾经是国家的建设者,为祖国的强大默默奉献出青春和热血,本该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在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他们捐出善款援助受灾地区,他们挥汗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余热,他们带头学习并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满头银发,他们发挥出的光和热融入了“志愿红”,并成为志愿者中一道独特风景。

图为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和省公安厅海防管理总队唐山支队王滩海防派出所,慰问海港开发区王滩镇抗美援朝老战士、91岁高龄的李景昌老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刘大民 摄

微光成炬的志愿者团队

近年来,我市志愿者队伍呈现规范化、项目化、体系化、常态化发展方向,精准对接服务、成建制服务的志愿者们长期活跃在经济、社会、民生等不同领域和战线上,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志愿服务站4856所,注册志愿服务队5517个,注册志愿者达147万人。

图为学院南路街道双新二社区永福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在社区义务巡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刘大民 摄

在惊涛骇浪中救起了200多位遇险者的近海救援志愿者苗志刚,联合7位热心近海救援志愿者发起成立了河北省首家近海海域公益救援民间社团组织——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填补了唐山市民间近海有组织统一协调救援力量的空白。协会充分展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正能量,在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海上搜救应急工作社会影响力,加大海上应急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公众避险自救知识水平,吸纳更广泛的成员加入,不断扩大协会规模和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力争打造出“唐山海上救援志愿者品牌”,使我市海上搜救志愿者工作水平在省内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2004年在双新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张永福成立了永福工作室,主动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根据居民不同的兴趣爱好、需求和特长,组建了巡逻小组、维修小组、零活小组、理发小组、宣传小组、服务小组、摄影小组、代办小组等服务小组,坚持贴近群众需求的各类活动,成为邻里守望的“领头雁”。2019年,张永福过世后,永福工作室的精神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老伴刘玉芹以及团队的志愿者们扛起志愿服务社区的大旗,坚持义务巡逻、清理小广告、宣传文明养犬、疫情防控,守护居民安全,宣传文明礼仪,普及健康知识,引领文明风尚,带领着“喜洋洋艺术团”“小红帽”巡逻队以及党员志愿者们为居民服务,传承永福精神,让居民自治焕发生机。

图为红十字志愿者在为市民讲解心肺复苏的要领。刘大民 摄

在我们的城市,科技志愿者、文艺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各展所长,老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各尽所能,志愿者的效能作用得到最优发挥,受援助者的愿望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