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北省第五届(唐山)园林博览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 美丽唐山> 实力之城>

实力之城

由“旧”转“新”,由“内”转“外”,由“黑”转“绿”,唐山奋进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这座“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时代意气风发、气象万千。

炎炎仲夏,厚积薄发。近日,一个个优质项目落户我市的喜讯传来:在全市举行的2021年第二季度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项目、爱信8速自动变速器提产扩能项目等8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635.9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58个,占比达70%。一个个好项目,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全市日益呈现蓬勃新气象。

由“旧”转“新”,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

6月25日,总投资41.25亿元、年产135万吨的世界先进高端汽车面板项目正式落户唐山,建成投产后,唐山将拥有3条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连续热镀锌生产线,成为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端汽车面板供应商之一。

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全市钢铁行业持续发力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特色用钢。图为瑞丰钢铁公司实施的减量置换转型升级项目施工现场。

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唐山一直奋进在路上。

“十三五”期间,我市钢铁企业累计压减炼钢产能3937.8万吨、占全省的48%,切实担起了去产能的“唐山责任”。截至目前,唐山钢铁企业由2016年初的35家减少至27家。钢铁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2020年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0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63.4%。

为提升钢铁企业产业品质,唐山在全市钢铁企业中开展以“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高管培训计划”为内容的“四个一”行动,并对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一事一议”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出台“工业40条”,由市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激励全市钢铁行业持续发力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特色用钢。目前,我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型钢、棒线材、板带材、焊管等产品的生产和集散基地。2020年,全市钢铁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全市钢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乐亭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集群成为河北省“无中生有”标杆;迁西的津西集团正引领和促进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发展。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我市机器人产业领跑全国。图为开元集团特种焊接机器人车间,系全国最大的焊接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2020年,唐山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1.5%,占比达到85.7%。

传统产业做精做深,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我市瞄准应急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电子智能制造等行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吸引了华为鲲鹏服务器生产基地、咸亨国际应急安全产业基地、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等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落户。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4.2%,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在我市正加速形成。

由“内”转“外”,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城市

我市拥有大陆岸线长229.72 公里,突破“内陆”思维,全市向海发展亮点频现。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海洋产业产值945亿元,增加值为484.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74%,海洋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依托大港,向海发展。唐山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自2011年以来,已开通内外贸航线228条,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个港口;开辟运营内陆港40个,腹地已达蒙、俄和中亚等国;取得粮食、活畜、肉类、废旧物资、木材、水果、整车进口等主要指定口岸资质,发布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曹妃甸铁矿石价格指数。截至目前,唐山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我国重要的油气进口基地和储备中心,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2020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从2015年的4.93亿吨增长7.02亿吨,年均增长率7.3%,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2020年实现港口贸易额 3086 亿元,同比增长 9.9%。

依托大港,向海发展,唐山港全力推进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建设。图为曹妃甸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在卸载铁矿石。

随着综合贸易大港潜能加速释放,我市打开多元化开放合作新格局。2020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5 亿美元,总量占全省的17.6%,增长7.9%;进出口总额完成102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39%,居全省第一位。

以港促城,以产兴城。依托港口、区位优势,唐山重构城市格局,确定“一港(唐山港)双城(唐山主城区、曹妃甸区)”发展布局。如今,曹妃甸区由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小沙岛,已发展壮大成长为21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成为唐山极具发展潜力的“未来之城”。随着以曹妃甸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加快崛起,唐山正在成长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沿海城市。

由“黑”转“绿”,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新家园

鸢尾花、蓝雪花、长春花、暴马丁香……这里是花的海洋;石家庄的“战鼓文化”、邢台的“书院文化”、辛集的“皮革文化”、秦皇岛的“港口文化”……这里有文化的荟萃。6月26日, 秀色满园、文化气息洋溢的唐山花海开门纳客,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在这里盛装启幕,吸引游客们纷纷点赞。

南湖成为“城市会客厅”,唐山花海成为“城市后花园”,一个个工业遗址变民生福祉,一个个工业“负资产”变成生态“富资源”,我市正加快建设绿色新家园。

唐山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拥有各类矿产49种,主要矿种为煤、铁、金、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石油、天然气等,30多种已被开发利用。百余年的矿业开发,导致有的山体破碎、地表植被损毁,矿山迹地侵蚀环境,困扰着周边群众。

这是工业发展留给唐山的“负资产”。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显示,全市因矿业开发遗留的“负资产”达910处,面积达37平方公里。

为了打造绿水青山,我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一处一策”,研究制定了“五个结合”治理措施,即:招商引资相结合,拓宽治理资金渠道;与土地指标收益相结合,鼓励开展土地复垦;结合残余资源回收,利用收益实施治理;结合乡镇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合项目开发建设,促进转型利用。在矿山迹地修复实践中,涌现出多个治理典范:丰润压库山经过综合治理,将整理出耕地617亩、农业用地430余亩,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整理出建设用地1137亩,打造成现代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多年的修复治理,唐山已有730处工业疮疤修复完成。到2025年,全市历史遗留的所有废弃矿山迹地将全部修复完成,全市矿业经济正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实现由粗放型资源开发向绿色城市发展的华丽转身。

建设绿色发展新家园,我市还大力推动“公转铁”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实施全域治水,全面治理水体,截至目前,市主城区已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水体,列入国省考核的6条河流连续两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摄影 记者 光宇 北男 洪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