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北省第五届(唐山)园林博览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 美丽唐山> 生态之城>

生态之城

唐山因煤而立、因钢而兴,是一座百年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从废墟上崛起,在发展中奋进,这座英雄的城市不断提速向前。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唐山加强生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推动转型升级必须翻过的一座山、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做到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唐山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9天,同比增加28天,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狠抓环保治理

推进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建设生态唐山、推进绿色发展。成立生态唐山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总体工作方案和一系列文件,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燕山脚下到渤海湾畔,掀起了生态建设的滚滚浪潮。

下定铁的决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就扬尘管控、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暗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成立专项巡查组,对环保治理情况进行无缝化、全覆盖式巡查,确保治理举措落地落实;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导、每月一通报。环保部门通报各县(市、区)上月空气质量排名、重点工作推进和发现的问题,督查部门通报督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运用铁的手腕,从严落实刑责治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刑责治污和双罚制度,持续深化“利剑斩污”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推进结构调整,调“优”布局结构,推进工业企业向沿海和园区集中,推动钢铁、化工、陶瓷、热电临港临铁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调“清”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狠抓电代煤、气代煤和散煤治理,不断提高能源消费质量和水平。

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末,圆满完成省达炼钢、炼铁、焦炭、煤炭、火电产能压减任务;强力实施退城搬迁,如期关停唐钢本部、唐银;动态清零“散乱污”。钢铁企业由2015年底的35家减少到目前的27家。

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全市钢铁、焦化、水泥、电力企业全面实现超低排放,27家钢铁、20家焦化于2020年10月起执行超低排放标准。

推行“公转铁”,助力蓝天保卫战。唐山围绕“公转铁”重点开展“四个一批”行动。统筹破解资金瓶颈制约,设立25.6亿元“蓝天环保产业”基金,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深入推进面源污染整治,推动实施矿山扬尘、建筑工地扬尘、城市及周边裸露地面扬尘、城市道路扬尘、交通干线扬尘、料堆料场扬尘等“六尘共治”。将全市634项建筑工地纳入扬尘污染源清单并动态调整,全面实现“六个百分之百”和视频监控、PM10在线监测联网全覆盖。建成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系统,已布设440套高架视频监控,实现立体化监控。

施行全域治水

引领绿色发展

唐山有河流128条,境内长度3763公里。自2018年以来,唐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总方针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探索“连引用、疏治管”的综合治水新路径。

印发《唐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唐山市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水质改善和水环境安全保障,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在主要河流实施跨界断面上下游生态补偿考核和地表水水质达标排名考核机制、水质预警机制。

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全市18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施“一园一档”“一园一策”,强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在线监测145家涉水重点企业,加强直排水企业监督性监测。同时大力推进水污染物减排工程。“十三五”期间,完成390余个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减少10%、11%。

按照“查、测、溯、治”工作原则,全市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分县区开展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建立排污口台账、“一口一策”管理档案。充分发挥牵头督导作用,扎实推动陆域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及环境风险防范等4大方面17项具体工作,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举全市之力,重点精准实施河湖水系联通、河道综合治理、“乡村振兴”水环境综合整治、水源涵养及供水、傍河坑塘整治、智慧水务系统等6大类107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市主城区已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列入国省考核的6条河流连续两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厚植生态底色

重塑绿水青山

修复矿山,重塑绿水青山。早在多年前,我市对所有露天矿山停产整治,并逐渐开始对废弃矿山迹地进行生态修复。

2019年和2020年,共完成修复762处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迹地,治理面积达33681亩。今年我市将按照“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原则,对各种矿区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年将完成绿化面积3.79万亩。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深化南湖、唐山花海综合治理经验,对村庄、企业搬迁腾退空间、厂区周边道路、矿区内闲置土地、废弃堆料场以及因塌陷受损的原有林地等,积极开展造林绿化。让企业扩绿。我市进一步明确企业绿化主体责任和生态建设责任,重点做好以首钢迁安矿业、开滦、唐钢、河北矿业司家营铁矿、金隅冀东等1700余家规上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全年计划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

“见缝插绿”是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造林绿化的典型模式,我市将在全市推广该模式,坚持厂区内“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并在具备条件的厂区外非耕地区域,建设宽度适宜的环企林带,打造环企生态屏障。同时,要求大型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在荒山和沿海地区积极开展异地碳汇造林,置换环境容量。今年内,我市将启动绿色企业争创活动,创建绿色企业100家。

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按照“高大厚密彩”标准,推进“一环八线”绿化,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08万亩,建成833公里高标准生态绿色廊道,环城高速两侧形成近100公里长、1000米宽的闭合式绿色生态屏障。

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推动公园游园、一街一景、单位庭院绿化改造升级,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三山五水花似海、一城绿色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景观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