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教育资源愈加优质均衡
唐山市三幼学前教育集团菜市园区的孩子们正在操场嬉戏。刘大民 摄
6月18日下午,唐山市三幼学前教育集团菜市园区宽敞的操场上,几十个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足球游戏。孩子们不时地嬉戏、奔跑,开心的笑容挂在他们脸上。
这所占地7000平方米的公办幼儿园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开园,由原菜市小学改建而成。规划容纳6个教学班、180个学位,辐射周边复兴楼、建国楼等5个社区。
“我们幼儿园的开办,结束了所在辖区多年来没有公办幼儿园的历史,切实解决了周边百姓孩子入园难问题。”唐山市第三幼儿园园长赫爽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陆续出台,周边百姓孩子入园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居民们对收费低廉、教育质量高的公办幼儿园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去年9月份该园正式开园后,周边居民纷纷将家中适龄孩子送了过来,其中不乏由民办幼儿园转过来的孩子。目前就读的130多个孩子中,80%都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
赫爽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都是较强的,专注于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力、阅读力、审美力、健康力、思维力、创造力,寓教于乐,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据了解,唐山市三幼学前教育集团菜市园区的建设,是我市2020年“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工程”中的一个完成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扩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2020年,我市投资18.46亿元,实施“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工程”,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3所,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到2020年底,“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103个项目中有91个项目竣工,竣工面积43.0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在建项目12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部建设完成。103个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7万个。
“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工程”只是5年来唐山教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这5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全市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达到94.5%,较2016年增加3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较2016年增加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
公共文化成果遍地开花
冀东新闻中心城市书房内,市民在此阅读、学习。刘大民 摄
6月19日,烈日炎炎,唐山市冀东新闻中心城市书房里,市民们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满室书香令人心里一片清凉。
“我非常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书、学习,感觉踏实、宁静。希望唐山这样的书房能越来越多。” 正在书房借阅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说道。冀东新闻中心城市书房是我市目前13座城市书房之一。作为 “民心工程”项目,我市城市书房运营模式采用政府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方式进行建设,其建成使用是我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的有益尝试,有效解决了市民读书“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仅仅是城市书房,这5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城乡设施提档升级。破解路北、路南多年无图书馆难题,实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10个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全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筑面积将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乡街综合文化站100%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独立设置;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2%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57个。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
文化供给赋能增效。打响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工业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品牌。培育了《相期吾少年》等一批舞台精品和《圆梦》等一批群众文艺精品;建立文创孵化基地,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发行“唐山文化旅游惠民卡”,定期公布文化菜单,广泛开展群众预约、选单、荐书以及评价活动;“我们的节日”“七进”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常年开展。
文旅品牌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唐山周末”文旅新IP,推出观览皇陵长城胜迹、体验工业文化文明、品鉴地方戏曲美食等15条精品线路;皮影主题乐园、唐山饮食博物馆等一批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演艺《那年芳华》亮相;唐山开埠140周年纪念、非遗展演、南湖灯会等100多项节庆活动相继举办。全力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名城”,立法《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工业旅游大会,推动“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高度融合。
城市环境提升宜居宜人
盛夏,人民公园一景。刘大民 摄
今年“五一”过后,居住在市区西北部的市民们又多了一处日常休闲好去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人民公园(一期)正式开放。在这个集观赏、科普、娱乐、应急避险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里,市民可以休闲健身,尽享四季美景。这是市委、市政府为百姓准备的一份生态厚礼。
6月19日清晨7点,记者来到人民公园时,已经有很多市民在此晨练、遛弯。市民王女士居住在附近的石油家园小区,她全程见证了这个“城市绿肺”的从无到有。她说:“以前这里到处都是建筑垃圾,杂草丛生,才几个月的功夫荒地就变成了这样漂亮的公园,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当然,这样的奇迹不只属于人民公园。
从市主城区的青龙河段出发,沿环城水系而行,每到一处都步步为景,令人心旷神怡。
要知道,几年前,环城水系水质因种种原因而污染严重,周边环境杂乱不堪,环城水系一度成为市民口中的“臭水沟”。2018年5月,我市编制完成《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行动方案》,主城区环城水系提升改造综合治理工程是唐山全域治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热切期盼的一大民生工程。
如今的环城水系,清澈的水体缓缓流动,乔灌结合的绿化带簇拥着河道水面,除了自然生长的芦苇,环城水系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品种就多达60余种。围绕环城水系规划建设的月亮湾、三益庄、荫桥等22个面积不等的岸边“绿色公园”里,人们或休闲散步、或健身娱乐,悠然自得。
这样的奇迹,在唐山还有很多。
昔日的“工业疮疤”,变身园博美景;遍布垃圾的荒地,嬗变为生态游园;多年的断头路被打通,出行畅通便利……老百姓们都说,短短几年,身边的变化,可见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