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唐山市民政系统在“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保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2015年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月733元,增长47%;农村低保标准由2015年每人每年3550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年5736元,增长62%。唐山市始终保持农村低保标准增幅高于城市低保标准增幅,坚持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5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20.21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70万人次。
我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扎实推进,2017年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与低保标准同步增长机制,按照低保标准的1.6、1.4和1.5倍,同步提高农村集中供养、农村分散供养和城市特困供养标准,2020年分别达到每人每年9180元、8040元和13200元。5年来,我市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9.45亿元,救助供养城乡特困人员157万人次。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我市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指导村(居)严格贯彻落实“四议一行两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内容、程序和考评机制。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村(居)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全覆盖。
我市深入推进“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改革创新,街道、社区实现物委会全覆盖。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先后建成75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家,实现城市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成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4个,覆盖50%以上的乡镇;全市有养老机构370家(其中公办72家、社会办298家)、床位3.58万张,星级养老机构达到1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