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位于唐山市路北区的唐山陶瓷公园,原为采煤沉降区,经过规划建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夜幕中的唐山陶瓷公园在灯光的点缀下显得魅力十足。河北日报通讯员 陆北 摄
近日,唐山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期项目的工人在进行设备维护。近年来,丰南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建成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福正 张旖旎 摄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实施总投资1287亿元的724个城市重点项目;市中心区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
在日前召开的唐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时任代理市长高建民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2021年的目标数字鼓舞人心。
今年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唐山;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打造一座有活力、有内涵、有温度的城市,成为唐山市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强化创新引领,打造活力之城
1月25日,唐山市路北区将1521.66万元转型升级奖励资金发放给281家企业,以鼓励其创新发展。
“路北区将继续提速站西片区建设,壮大新兴产业,繁荣现代服务业,抓好城市形象提升。”伦绍金代表说道,2021年,该区安排产业引导资金2亿元,将进一步完善区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鼓励创新创业,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仅是路北区,目前在唐山,找准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的契合点,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的举措已呈多点开花之势。
面对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唐山今年将致力于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使创新型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源,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扶持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向中高端跃升。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主营收入超5亿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达到55家,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10个以上。
为创新成果提供加速转化平台,唐山将深化“京津研发、唐山产业化”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唐山布局,并加快“一县一众创平台、一县一电商园、一高校一众创空间”建设。同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基层科技特派员、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模式,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专项支持计划,深化“凤凰英才”计划,吸引科技人才到唐山创新创业。
在创新引领下,全市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将加快构建。其中,精品钢铁、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将加快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产业更新,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文体旅游会展等四大优势产业将加快扩规模、提档次、向支柱产业跃升,现代应急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将实现补链条扩容量。
创新引领,重点项目支撑。唐山市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今年将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升级加力行动,按季度组织集中开工、集中签约和集中观摩,建立联席会议等推进机制,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的实际成效推动项目快投产、早达效。
扩大投资的同时,还需要精准有效推进消费扩容升级,才能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此,今年唐山将实施商贸业品牌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经济”街区,有效激活全域全季全时消费。同时,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充分释放县域消费和乡村消费,并努力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为帮扶企业成长壮大,唐山还将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联企业”活动,完善“好差评”制度,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同时,今年明确实施金融助企惠企提速工程,深化“千企转型”等行动,围绕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新产品开发、钢铁深加工等方面,各谋划推进100个项目,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左右,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40亿元。
聚焦产城融合,打造宜居之城
日前,在位于唐山市凤凰新城的人民公园,市民们在此散步健身。“公园建成后,遛弯儿再也不用去马路上了,真是方便多了。”周边居民高兴地说。
目前向社会开放的是唐山人民公园项目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计划2021年3月进场施工并于年底完工。
包括人民公园在内,唐山市今年还将启动城市原点公园、劳动公园等公园游园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凸显城市气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唐山将形成西翼战略引领、中心品质提升、东翼魅力转型、北部生态涵养、南部绿色屏障五大分区。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唐山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全域要素配置,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今年将全面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六大类30项规划编制政府工作,全面优化拓展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多规合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时监督信息系统,强化规划刚性约束。
为此,唐山将全面优化提升主城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其中,站西片区启动中央商务区、创智城开发建设,实施唐丰路改造等12条路网工程,7个村3000户居民回迁新居。同时,加快唐山花海“火红年代”文创园一期、省园博会场馆建设。在老交大老火车站片区,今年实现交大园项目主体完工,交大北街、风井东路等路网工程通车;南湖片区加快文旅CBD、中医药殿堂等项目进度,市体育中心如期竣工。此外,京唐智慧港依托机场、高铁站,推进京津产业项目聚集;国丰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导入,打造产城互促融合新典范。
提速曹妃甸滨海新城建设,唐山将对标天津滨海新区,加快沿海一线全域城市化步伐,同步完成曹妃甸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风貌设计提升,并坚持产教城融合发展,开通市中心区至曹妃甸城市公交线路,启动新天LNG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游艇小镇、唐钢大成不锈钢等6个超百亿元项目早日开工,打造与主城区同兴共振的滨海新城。同时,全力推动乐亭、滦南、丰南、海港、国际旅游岛等沿海县(区)与曹妃甸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加快产业链延伸与配套合作,打造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沿海增长极。
城市建设离不开县域支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是唐山提速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该市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领域短板弱项,全年将推进54条县城道路新建改造项目,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实施打造区域品牌、组建行业联盟等县域特色产业七项重点工程,让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确保营业收入超5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个。同时,规划建设特色小镇30个以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唐山市将产业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实施总投资1287亿元的724个城市重点项目。特别是实施物联网感知、视频融合等3个智慧平台项目,提高“智慧城管”“智慧交管”的集成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持续改善民生,打造温暖之城
2月2日上午,唐山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宣布了由人大代表票决确定的20项民心工程。
受疫情影响,一些地区和重点群体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针对此问题,唐山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体救助措施,着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创业服务,唐山今年将聚焦提升群众创业能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将达到11.7万人,提供创业服务11万人次,优化升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4家。为提升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能力,唐山市采取积极措施,面向企业职工和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7.5万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度,唐山市今年将同步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一方面继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全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21个,惠及居民5.76万户;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排水管网,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87公里,全面完成市县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改造或新建生鲜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8个,营造便利消费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体育惠民工程,全年组织不少于1500场“七进”惠民演出活动,并实行惠民低票价;免费开展公益课堂、讲座等活动;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筹建全民健身设施200处以上。在此基础上,按照“便民服务无止境”标准,推动打造22所高标准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118所高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实现百姓办事“门口办、一站办”。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搭建以“三网三平台”为主体的“唐山市智慧平安社区市级平台”,全市达标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成率达到80%以上。
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问题,今年唐山市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4所,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标准化建设,全市9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至2个有特色的专科卫生院。
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今年,唐山市将加大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新增城市停车位1.7万个,并逐步将主城区停车资源接入智慧泊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和实时共享,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智能化水平。